写在霸罗古庙欢庆139周年之际,看地理人文的变迁
位于近打河畔,沿着河岸线拔地而起的一座香火鼎盛古老寺庙,对老怡保人来说并不会陌生。对了,她就是我们的焦点所在,一间在1872年前由嘉应州侨领梁辉从槟琅屿(槟城)的大伯公原庙请来的香火所建设的“霸罗古庙”。
这间看似简单的一座典型华人庙宇,里头所供奉的正是唯独只有在东南亚地区才有的福德正神-大伯公。我们今日所供奉的三尊大伯公爷,相传是来自中国南方的梅县张理,丘兆进和马福春。他们三人皆是结拜兄弟,在1745年登陆槟城靠着打鱼为生。根据史籍记载,他们比开发槟城的莱特早了41年,当时岛上只住着56户人家。因为张理等人懂得医理及平日的侠义精神在死后被人供奉为神明,也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大伯公爷了。
霸罗古庙,这间对于像我们怡保新生代来说并不觉得有如何特别之处,顶多只不过就是一间古老寺庙。其实不然!在古庙董事会主席何华绪与总务潘东生的介绍后,笔者方咣然觉悟,原来这间百年老庙139年来一直都是市民们心目中的精神寄托所在。早期它更是传授教育知识的古庙义学的学堂所在。
潘总务告知,以往霸罗古庙除了是一座膜拜场所更是解决地方上争执纠纷的场地。而且在以往欠缺医药知识的年代,任何的大小疾病也是由古庙赠医施药给予医疗。霸罗古庙至今尚存有许许多多的无价之宝,如精美的中国磁雕,古老的神像人物木雕等等。而最为笔者所瞩目的是古老的药方木雕刻版尚完整的被保留下来。
此外,古庙顶部在年前进行装修工程时所发现的一樽龙首鱼身像雕塑,造型完美;在古庙董事们向资深长者处得知,这樽象征智慧的雕像其实就是成语中“独占鳌头”中所指的“鳌”了。这个发现,也加强了以往前来膜拜的善信中不少也有来参拜考取功名的才子文人了。
霸罗古庙,历尽了时代变迁的风霜;更是见证了怡保人文气息的变化。一座由华人南来开发的城市,因为早期丰富的锡矿而聚集了一帮又一帮的华人;一座完全中国化的大都市,就连市长一职也是由华人来领导。而当锡矿堋泄的年代,怡保一帮又一帮的年轻伙子却兴起了“跳飞机”热潮。为了生活,他们被逼离乡背井的到一个人生路不熟的陌生国都,他们的理想也就是以前祖先辈们南来的心情一样为家园打拼,过着一个不知道明天的明天。时间过去了,倦鸟知返便是最佳的比喻。
这间成立于1872年,拥有139年历史的霸罗古庙可说是怡保开阜以来,一间历史悠久的传统寺庙。她的历史记载比怡保在1880年开阜年代的历史来的更早,更长远。也证明了怡保今日的历史其实是源自“霸罗”(怡保的旧称),而霸罗的历史也是因为霸罗古庙的鼎盛香火而沿袭至今。
(谢万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