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梁燊南公逝世七十周年纪念
适逢清明时节细雨纷飞的季节里,我应东方日报之约,撰文悼念我国一代伟人梁公燊南在逝世七十周年前的生平点滴与读者分享。梁公在当时动荡不安的年代里所走过的岁月实是一路走来不易,人生中的颠簸起伏正好造就了这位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史迹。
说起梁燊南的名字,老一辈的人都会认识,老迈的马来同胞也认识并称他为梁头家(taugeh Leong)。其实梁燊南公本名梁新或梁新喜,他出生于1880年4月20 日的中国广东梅县,是我国道地的客家华侨。
梁公三岁时便跟从父亲逃避当时由客家人所主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后,清兵围剿梅县所引发的灾祸而落户马来亚的槟城屿。先生早年在当地接受教育至中学程度,深深明了当时英殖民政府管辖下的马来亚急需通晓英文的商家与他们配合,这点也奠定了梁公往后献身教育工作的纲领。
说起梁公的第一桶黑金--锡米,便是来自直落高原(TELOK KURIN)。当时他与友人每人合资200元结果让他们在短短的日子里赚到了几千元的回酬。也是在那个时候近打谷的锡矿业已渐渐的迎头赶上了太平的拉律。1908年的怡保端洛铁路已连接锡苗丰富的万里望,拿乞,甲板,布先和埔地各地,交通的便利使到锡矿业的蓬勃发展。
梁公更在1910年在万里望创设了梁燊南公司,并在翌年后买下了华林市与布先的锡矿场。1913年是近打谷锡矿业最旺盛的年代,也是这个时期怡保市快速的发展,由原来的旧街场横跨到对岸的新街场。当时1892年在旧街场发生的一场大火在灾后的重建工作使到市容纷纷的展现了新的气息,砖瓦洋房取代了亚答屋,今天的大钟楼(BIRCH CLOCK TOWER),政府行政楼房,市政厅礼堂(City Hall),姚德胜公市,安德胜中学,女英华学校,等等也是在当时建立。
梁公燊南有着华人道德传统的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精神。他在本邦立业的30 多年里致力于协助不幸的一群。在其孙儿梁安强医生撰写他的祖父〈梁燊南传〉一书中提到梁公慷慨捐献给慈善组织,教育机构,体育团体及社团组织不少过当时的50万元的数目。此外, 梁公也在晚年中大力提倡族群的教育知识。他更是市内多所民校的赞助人,记有:育才中学,民德学校,公立女子中学,布先的光汉觉民学校(喜州),文冬崇文小学,万里望万华小学等。
梁公于1940年1月19日魂归天国终年60岁。
--谢万富
霹雳嘉应会馆青年团主任
Tuesday, April 6, 2010
Subscribe to:
Posts (Atom)